壮医药学院
书记信箱|院长信箱|会员中心|加入收藏|设为首页
  • 网站首页

  • 学院概况

    • 学院简介

    • 学院领导

    • 机构设置

    • 专业设置

    • 师资队伍

  • 学院新闻

  • 重点学科

  • 教研室建设

    • 壮医基础教研室

    • 壮医针灸学教研室

    • 壮医方药学教研室

    • 壮医内妇儿教研室

    • 壮医诊断学教研室

    • 壮医特色疗法教研室

  • 人才培养

  • 科学研究

  • 招生就业

  • 培训中心

  • 学生工作

    • 党建

    • 团建

    • 学生管理

  • 文化活动

  • 服务社会

学院简介xygk

  • 学院简介
  • 学院领导
  • 机构设置
  • 专业设置
  • 师资队伍

热点文章

  • 壮医药学院做好“感恩祖国、筑梦飞翔”资助宣传工作06-10
  • 壮医学学科简介11-15
  • 《中国壮医针刺学》、《中国壮医经筋学》两部壮医…06-17
  •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用资源分会成立大会暨2016年民…11-08
  • 壮医药学院2019年“双蚁”杯壮医药故事优秀作品征…05-16
  • 广西中医药大学恢复办学60周年纪念活动日程安排11-17

学院简介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学院概况>学院简介

学院简介

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成立于2005年10月,是我国唯一培养壮医药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基地,同时也是壮医药理论挖掘整理、传承创新及壮医临床技能和壮药新药研究开发的科研基地。学校1985年开始招收中医医史文献(壮医方向)硕士研究生,民族医学硕士点2006年获国务院学位办授权二级学科硕士点,可招收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医学硕士。2002年开始招收中医学(壮医方向)五年制本科生。2011年经教育部审核批准,学院在中医学专业(壮医方向)基础上开设了壮医学专业,并于2011年正式招生。壮医学成为继藏医学、蒙医学、维吾尔医学之后开展高等教育的民族医学。

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2人,其中高级称职40名,硕士生导师31名;博士学位教师8人;外籍客座教授5人,名誉教授2人;设有壮医基础教研室、壮医临床教研室、壮药教研室3个教研室,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,其中壮医药实验教学中心共有10多间独具特色的实验室,各类设备仪器价值700多万元。在建的中医药壮瑶医药教学实验中心总建筑面积为56900㎡,其中公共基础与技能训练教学实验大楼26900㎡,实验室使用面积19590㎡;专业教学实验大楼30000㎡,实验室使用面积21110㎡。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,预计2016年启用。

壮医学学科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掘、整理和研究创立起来的一个全新的民族医药学科,是广西的原创学科。学科先后承担了100多项研究项目,科研经费达1000多万元,陆续出版了《壮族医学史》《中国壮医学》《壮医药线点灸疗法》《实用壮医内科学》《中国壮医经筋学》《中国壮医针刺学》等民族医学著作以及12部高等学校壮医学专业本科系列教材。2013年《壮医学本科专业系列教材》获全国中医药行业“十二五”规划教材立项。学科建设注重突出特色,确立了壮医理论体系构建、壮医方药基础与应用研究、壮医临床应用研究三个稳定的主攻方向,2006年被确定为广西中医学院重点学科,2007年被确定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,2010年被确定为广西高校重点学科,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,2014年确定为广西“十二五”优势特色重点学科。

学院坚持“扬民族特色,创世界品牌”的办院理念,明确“立足科研,服务教学,突出特色,建设亮点”的办学目标,坚持以科研促教学,形成了深厚的壮医药学术积淀,《壮医毒论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研究》等一批科研成果相继获得国家级、省部级奖励,数百篇学术论文和十余部专著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出版。学院正借助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和改革深化的契机,励精图治,不仅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,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增强,而且已逐步将壮医药学院建设成为集科研、教学、医疗、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一体化的既具有鲜明民族和地方特色,又富有现代气息的民族医药研究和人才培养示范基地。

放眼世界、展望未来,壮医药学院正在实现新的跨越,以超常规的发展思路,朝着让壮医药走出国门、服务世界的奋斗目标前进。

友情链接

加入收藏|设为首页|在线投票|问卷调查|网站地图
版权所有 2015 广西中医药大学 Copyright © 2007-2015 gxtcmu.edu.cn. All Rights Reserved
桂ICP备0000000 技术支持:网络中心 建议屏幕分辨率在1920x1080以上浏览本站  技术支持:动易软件